大悲寺原名隱寂寺,是八大處的第四處寺院,始建于遼金時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兩層大殿后增建了大悲閣,以供奉觀世音菩薩。距今九百余年。該寺獨處叢林深處,層層殿宇依山勢遞升,錯落有致,山門南向。大悲寺在一九五七年十月十八日被確立為北京文物保護單位。
大悲寺的首層建筑是山門殿,硬山正脊灰筒瓦頂。檐下飾有丹青彩畫,殿脊正中裝飾“百鳥朝鳳”磚雕圖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漢白玉寺額,上面鐫著“敕建大悲寺”五個大字,字體健勁,是康熙大帝御筆。寺額下是漢白玉券門,自下而上對稱浮雕白象、雄獅、騰龍、翔羊;門楣正中雕飾著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鳥喙,是佛經(jīng)中大鵬金翅鳥的應(yīng)化形象。券門兩旁是石雕花窗,飾有蘷龍和忍冬草花紋,優(yōu)美而莊重。兩側(cè)正脊門樓造型也很精致。
山門殿內(nèi)居中是“大肚彌勒佛”坐像,眉眼如月、笑口常開,洋溢著一團喜氣。四大天王分列左右,個個身披甲胄、手握法器、怒目圓睜、威風(fēng)凜凜。這五尊神像都是近年的新作。
過山門北上,可見階旁兩池翠竹,黃皮綠葉,婆娑有聲,十分可人。傳為明代所植,原產(chǎn)于江南。
二重殿宇是大雄寶殿,殿脊正中飾“二龍戲珠”磚雕圖案,兩龍鱗爪分明,呈飄然欲飛之勢,實為超絕之作。脊端的鴟吻和檐頭的脊獸也不失脫俗之處。殿內(nèi)居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脅侍為阿難、迦葉兩大弟子?!笆肆_漢”分列于兩廂。
大雄寶殿中的十八羅漢均端坐于云石之上,悉心諦聽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或若有所思,或舞器作法,個個活靈活現(xiàn),堪稱曠世之作。這里的十八羅漢雕像之所以不同凡響,是因為其作者是我國元代最為著名的雕塑家劉元。據(jù)《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述:劉元,字康元,拜尼泊爾雕塑家阿尼哥學(xué)塑印度佛像,造詣稱絕。當(dāng)時京都名剎所塑佛像均出自他手。神韻逼真、天下稱頌。他親手所塑三皇雕像精湛絕倫,深得皇帝贊賞,兩度御賜宮女為妻。并擢升官職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由此可見劉元當(dāng)時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更為奇異的是,這十八尊羅漢像的胎體是用檀香木粉摻和細砂精制而成,七百余年后的今天,仍飄散著沁人心脾的檀香。
大雄寶殿后面是大悲殿。面闊五間,檐下懸“悲源?!鳖~匾。 抱柱聯(lián)為:“不動道場東方成坵墟;琉璃世界西向現(xiàn)彌陀?!鳖~聯(lián)題字皆是當(dāng)代書家的手筆。殿中供奉一尊觀音大士的彩雕坐像。表情悲天憫人,如同慈母。
大悲殿前有兩株古老的銀杏樹,夏日枝繁葉茂,濃蔭可蔽庭院;深秋時節(jié)黃葉紛落,碎金滿地,這兩株雄性的白果樹距今已有七百余年高齡。
最后一層殿宇是藥師佛殿,結(jié)構(gòu)布局和油漆彩畫仍采取清代官式做法。殿貌富麗而莊嚴。殿內(nèi)供奉著藥師佛、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十二尊藥叉神分列兩邊。這十五尊神像內(nèi)胎皆為檀香木,外表以足金貼飾,給人以莊嚴華貴之感。
大悲寺后有一條淺溝,溝里叢生著一片野海棠,夏日花開時緋紅滿谷,甚是可愛。這里曾發(fā)生過一個發(fā)人深醒的故事。據(jù)說康熙年間,谷中有一眼山泉常流不懈,引得兩匹金騾駒夜夜來此暢飲。一個貪人得知此事,便一連三年來此拴取。一天夜里,金騾駒果然又來了,貪人急忙拋出繩索套住了一匹,不料那駒子力大無比,竟將那賊人拖下懸崖活活摔死了。如今,兩塊形似金騾駒的山石依然靜靜的臥在谷中,相傳是大悲寺中的高僧施展法術(shù)后的遺物。
石景山大悲寺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八大處路3號八大處公園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