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位于山西呂梁市交城縣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凈士宗發(fā)源地之一。1983年被國務(wù)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玄中寺始創(chuàng)于北魏延興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層巒疊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北魏時期,高僧曇鸞曾住玄中寺傳播凈士教義,使玄中寺逐漸聞名于世。曇鸞(475-542年),山西雁門人,少年出家,廣學(xué)內(nèi)外經(jīng)典,對《論》、《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等有特別領(lǐng)悟。晚年移住玄中寺,宣傳凈土宗要義,很多人皈依該宗。東魏孝靜帝元善對其十分敬重,尊為“神鸞”。南朝梁武帝蕭衍也很崇倍曇鸞,稱之為“肉身菩薩”。隋未唐初名僧道綽主待玄中寺,寺院再度興盛。道綽(552-645年),并州(山西太原)汶水人,是曇鸞凈土宗思想繼承者。他14歲出家,習(xí)《大涅盤經(jīng)》。隋大業(yè)五年到玄中寺,因睹《曇鸞和尚碑》,被曇鸞法師念佛往生種種瑞應(yīng)所感動,此后他即到玄中寺為中心傳播凈士教義,提倡掐珠念佛。他在玄中寺為信徒開講《觀無量壽經(jīng)》約二百遍,大眾歡喜贊嘆。由于他的熱忱弘化,當(dāng)時晉陽、太原、汶水一帶七歲以上男女都會稱“阿彌陀佛”名號。唐太宗李世民曾到玄中寺訪道綽大師,為文德皇后祈愿除病,可見道綽威望之高,影響之大。道綽常住的玄中寺屬西河汶水之地,故稱之為“西河禪師”。道綽繼承和弘揚凈士宗的名僧是善導(dǎo)(613-581年)。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到玄中寺拜道綽為師,改信凈土法門,聽講《觀無量壽經(jīng)》。道綽圓寂后,他才回長安傳播教義。
玄中寺在唐朝具有很高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曾施舍“眾寶名珍”,重修寺宇,并賜名“石壁永寧寺”。宋朝時,玄中寺成為律宗道場,建立“甘露義壇”,同西都長安的靈威壇、東城洛陽的會善壇并稱為全國“三大戒壇”。然而,在宋哲宗趙煦元祐五年(1090年)和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院遭兩次大火,燒毀大半,后分別由住持道珍、元劍主持修復(fù),金末,寺院再度毀于兵焚。元太宗高闊臺十年(1238年),賜玄中寺為“龍山護(hù)國永寧十方大玄中禪寺”。住持惠信在蒙古統(tǒng)治者的支持下,重興寺院。太宗后乃馬真三年(1244年),蒙古朝廷曾派使臣到玄中寺參加長達(dá)三晝夜的水陸道場、告天祈福,元世相忽必烈統(tǒng)治時期,惠信弟子廣安做了太原路都憎錄。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玄中寺達(dá)到了極盛。不僅寺內(nèi)擁有大片土地、山林、而且所屬下院多達(dá)四十處,遍布現(xiàn)在的華北各省。
玄中寺原存建筑,除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朝處牌樓門外,其余都已毀沒?,F(xiàn)存者均為清朝或1949年后重建。從天王殿通往大雄寶殿的甬道上,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座小碑亭,亭中各立一通古碑。西邊是唐朝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立的《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并序碑》,字體剛勁秀麗,為唐代女書畫家、太原參軍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書,碑中記載了唐太宗與玄中寺的往來,這是道綽任住持時玄中寺盛況的歷史記錄。東邊是唐元八年(813年)建立并重修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的《唐石壁禪寺甘露義壇碑》。玄中寺大雄寶殿,不像其它寺院大雄寶殿那樣供奉釋迦牟尼佛,而是供奉阿彌陀佛像,此外,還有明朝十六尊者畫像及1994年所請緬甸玉佛一尊。七佛殿上懸掛著“西方圣境”門匾,內(nèi)供明朝木雕鍍金七佛像,均為坐像。這七佛為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千佛殿是玄中寺最高點。極目遠(yuǎn)眺,石壁山幽雅秀麗的景色盡收眼底。千佛殿內(nèi)供奉一千尊小型坐式佛像,正中供奉一尊阿彌陀佛坐像。祖師堂內(nèi)正面懸掛曇鸞、道綽、善尊畫像。這三幅畫像是1957年9月日本菅原惠慶長老與高階瓏山為首的佛教訪問團(tuán)參觀玄中寺時所贈,是由日本凈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愿寺、東本愿寺分別繪制的。佛龕前懸掛著一對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凈土宗為紀(jì)念善導(dǎo)大師圓寂一千三百年來華叁拜祖跡時贈送。
1983年3月,日本佛教凈土宗菅原長老部分遺骨安放在玄中寺,諧寫了中日友好的又一佳話。菅原惠慶長老在1942年,克服重重困難,突破封鎖,從日本東京來到玄中寺,參加曇鸞大師一千四百年紀(jì)念法會,并將玄中寺的棗帶回東京運行寺種植,將寺改為“棗寺”,列為玄中寺下院。1957年10月,菅原長老應(yīng)邀參加玄中寺開光法會,受到中國佛教界熱烈歡迎。這是戰(zhàn)后日本佛教界的第一個友好訪華使團(tuán)。菅原長老一生曾八次到玄中寺拜謁祖庭,并取“玄中寺”三字分別為其三個孫女命名。1964年7月來寺時還在祖堂前樹下埋下落齒。玄中寺內(nèi)有僧墓塔26座,其中菅原惠慶長老墓塔與原玄中住持象離和尚墓塔建在寺院東側(cè)山坡上。墓塔亭閣式,單層石結(jié)構(gòu)。塔基座為四方形蓮花座,座上為四方形須彌座式的金剛寶座,束腰三面刻蓮花浮雕。塔身上部由一組仰蓮花托著翼角如飛的塔頂。塔剎部分由三組蓮花圖案組成,上托一顆摩尼寶珠。全塔共108瓣蓮花,表示念佛能除百人煩惱,得百八之味。
玄中寺還保存者歷代石刻造像、碑記四十多件。這些文物不僅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也對研究社會經(jīng)濟、文化具有參考價值。其中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造像(殘)和北齊河清三年(564年)四面千佛造像,是寺中最古的兩件文物,是研究玄中寺早期歷史的重要史料。在七佛殿兩側(cè)建有磚廊,陳列著歷代碑刻二十一通。其中有一塊罕貝的八思巴文,背面是漢字正書。此外還有唐長慶三年(823年)的《特賜寺莊山林地士四至記》碑,記載了玄中寺創(chuàng)建始末和特賜田莊的倩況。1954本玄中寺千佛殿廢墟中出土了宋朝鎏金鐵佛兩尊,對研究宋朝鑄造工藝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