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熱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zhèn)東十二公里希熱山中,希熱蒙語意為“桌子”,根據火山口的形狀而得名。希熱廟初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在康熙王朝的資助下由第一代活佛呼勒慶貴禪師主持建成,為巴彥淖爾地區(qū)首座喇嘛寺廟,也是藏蒙地區(qū)重要的喇嘛教活動場所之一。當年康熙不僅下撥黃金白銀,而且用滿文賜名“希熱神泉”。為感謝皇恩,希熱廟曾有“康造寺”之稱。希熱廟為東方二十一個佛教圣地之一。最興盛時僧人三百多名,香客西至拉薩,東至烏蘭浩特,北至大庫熱(現烏蘭巴托),名揚四海。
清朝初期,烏拉特草原上有一位名叫呼勒慶貴的禪師,專程到拉薩拜師學經,多年后得道回鄉(xiāng),途經希熱山時,發(fā)現山中有縷縷青煙升起,并且有清泉涌出,飲之甘甜,認定此山有靈氣,是修煉的
好地方。于是在此留下來潛心修煉。坐禪七年后成為法力極高的禪師。就在這一年,康熙的姑丈病故,欲尋一位法力高的禪師超度其姑丈的亡靈??滴踅浾疾穾熤更c,找到呼勒慶貴禪師,并被請到北京為其超度亡靈。由于法事做的極好,康熙欲賞賜禪師,卻被大師婉言謝絕,執(zhí)意回烏拉特草原,無奈只能隨師愿,康熙帝決定撥款修建希熱廟,以供胡立慶貴喇嘛傳教行醫(yī),造福人民。
希熱廟在民國初年進入該廟歷史上最輝煌時期?!?a href="http://www.73117.cn/tags-2957.html" class="tooltip-trigger tin" title="查看更多關于 文化 的文章" target="_blank">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初期,希熱廟遭到毀滅性破壞,佛像法器全部毀失,除西邊佛塔殘存半截以外,一切建筑物蕩然無存。
重修的希熱廟總投資六百萬元,修繕、擴建五座大殿,即大佛殿,學部殿,禪師主處,長明殿,新殿)、四個山洞(禪師洞,龍王洞,連環(huán)洞,藏經洞)、兩座白塔(陽塔和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