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鳳宮位于臺灣屏東市中山路39號,創(chuàng)建淵源溯自明朝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時;巧遇福建漳、泉沿海居民陸續(xù)跟隨來臺,因舟車跋涉、渡海行軍,眾皆奉圣母神像以鎮(zhèn)靜風濤旅途之險。相傳有一僧人從福建湄洲嶼奉媽祖香火,東來阿猴(即今屏東市),初暫將神像供于官衙之中奉拜,冀能防匪御寇。唯每至夜半,紅光閃爍,人皆異之。眾往探視,始悟『天上圣母』顯靈,乃集講建宮恭奉。清乾隆二年(1737年)開始鳩上修葺。迄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信眾漸增,原廟殿狹隘乃不敷使用,系由鄉(xiāng)紳鄭麟鼎先生發(fā)起諸善信捐輸,擴建木造宮宇于現(xiàn)址,原稱舊媽祖宮。清乾隆年間,鳳山縣曾在廟內(nèi)設分支衙門,辦理地方民政。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由郭先桂發(fā)起重修,定名為「慈鳳宮」。
相傳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屏東市區(qū)曾受到日軍嚴重空襲,慈鳳宮也遭投擲多枚炸彈,但炸彈卻沒有爆炸,當時逃到慈鳳宮的避難者安然躲過一劫,媽祖庇蔭一說不逕而走,迄今仍為地方津津樂道的傳奇?,F(xiàn)今廟內(nèi)還存有許多古匾、石碑;匾額有三塊,一為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的「海上慈云」匾,二為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年)「故曰配天」匾,三為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海濱砥柱」匾。石碑則有七方,計有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古碑、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龍溪天上圣母碑和清溪天上圣母碑、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林氏姑婆祖碑記、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長泰碑記、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義祠亭碑記、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零年)晉水天上圣母記碑。其中以乾隆四十八年古碑最為重要,是記載衙門內(nèi)官差貪污,請民眾合作杜絕之事,具有社會資料價值。
慈鳳宮曾歷經(jīng)多次翻修,1995年發(fā)生一次大火,燒燬前后殿,后來在地方人士募資修護,而擴建至今的規(guī)模,整個外觀修筑得金碧輝煌,一樓前殿奉祀媽祖,后殿供奉送子觀音,二樓為觀世音菩薩,三樓則為玉皇大帝。多年來,慈鳳宮一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加上距離火車站只有五十公尺,經(jīng)常是許多游子的心靈寄託,終年香火鼎盛,尤其每年農(nóng)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圣誕,信徒爭相謨拜外,還有來自新竹的信徒組團前來祝壽,年年風雨無間,十分虔敬。
屏東縣慈鳳宮地址
臺灣屏東市中山路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