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公主塔位于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經(jīng)山雷音洞上面,建于唐開元十八年(740)。金仙公主塔坐北朝南,通體高3.5米,全部采用漢白玉石精制而成?;蓧K石砌壘。中間用4塊厚板石組成方形佛龕,正面設券門。門兩側各有浮雕金剛力士一尊。自門向里,對面石壁上又呈現(xiàn)出一組浮雕,釋迎牟尼端坐中間,兩側各有一弟子。其上是七層疊澀檐,塔上有銘文。
金仙公主塔建筑結構
金仙公主塔是北京地區(qū)年代最早的八座唐塔中體形最大的,通高3 米,通體為漢白玉石砌筑,坐西北朝東南,分塔基、塔身、塔檐三部分。塔基為二層臺結構,一層長142 厘米,寬140 厘米,高12 厘米;二層長125 厘米,寬123 厘米,高5.5 厘米。塔基之上為方形洞龕式塔身,四壁均長132 厘米,寬106 厘米。塔身已用鐵箍固定上。正面洞門高49 厘米,寬45 厘米,原有兩扇小石門,今不存,門楣上方雕火焰形圖案,門洞左右兩邊各一金剛力士,身后有飄帶環(huán)繞。其中右側金剛力士高47 厘米,寬20 厘米,身披鎧甲,肌肉豐滿,飄帶靈動飄逸,身后帶火焰形背光,面部損毀,左手五指張開呈叉腰姿勢,右手握拳,曲臂向上,頭偏向左側,赤腳踩于團云上。左側金剛力士高47 厘米,寬20 厘米,大耳下垂,面部損毀,身披鎧甲,周圍環(huán)繞飄帶,威風凜凜,體態(tài)健碩,霸氣十足,赤腳踩于團云之上,右臂直伸向下,五指張開,左手握拳曲臂向上。
塔身正面左上角有遼代題刻。題記豎刻楷體字,刻字面積高25 厘米,其中右起第一豎行被鐵箍遮擋,外露部分寬13 厘米,每字長、寬均1.5 厘米,共6 行,滿行3 字至12 字不等。文曰:”永興宮都部署權知軍州」事韓紹勛,與縣郡夫人及」兒女等去。太平六年正月十」七日,因來巡禮燒香到此,睹尊」容傷缺不圓,再補接訖,合家永」為供養(yǎng)?!鳖}記刻于遼太平六年(1026 年),其內(nèi)容記述永興宮都部署權知軍州事韓紹勛與縣郡夫人及兒女一同前往石經(jīng)山巡禮燒香,見佛像殘缺不全,故補接齊全,并將此善行記于塔壁上。洞龕內(nèi)底部石板長88厘米,寬77 厘米,據(jù)民國初年老照片核對,洞龕內(nèi)正面浮雕佛像,兩邊為脅侍像,人物造型豐滿,盡顯盛唐之風?,F(xiàn)佛像已不存。
金仙公主
金仙公主為唐睿宗李旦之女,也叫華山女仙,昭成竇后所生,曾在都城長安筑觀修道,后于華山白云峰隱居修行。今白云峰有白云宮,玉泉院東有仙姑觀,均為后人懷念金仙公主所建。《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載,睿宗第九女為金仙公主,始封西城縣主,景云初晉封金仙公主,后為金仙長公主,太極元年(712 年)與玉真公主皆為道士。另據(jù)《若雨修道鑄成仙–金仙公主墓志銘介紹》一文載,神龍二年(706 年),十八歲的公主度為女道士。筑觀京師,以方士史崇玄和葉法善為師。于開元二十四年(736 年)陪葬橋陵(今陜西蒲城縣)。今陜西省蒲城縣武家村東南有金仙公主墓,是距唐睿宗陵最近的一處陪葬墓。墓于1973年前清理。出土有金仙公主墓志及彩繪陶俑,包括男女立俑、鎮(zhèn)墓獸、騎馬俑、武士俑、歌妓俑等。其中文物及文獻價值最高的就是《金仙公主墓志》。該墓志石一合,是唐代墓志中體形較大的一種,現(xiàn)存于陜西蒲城縣博物館。志蓋中篆書”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志石長2 米,寬1 米,于唐開元二十四年刻,中大夫、大理少卿、集賢院士、上柱國、慈源縣開國公徐嵋撰文,金仙公主妹妹玉真公主書。志文楷書,共33 行,每行33 字,每字長1.5 厘米,字間1 厘米,行間2 厘米。墓志載,金仙公主原名李尼,十八歲入道,號無上,二十三歲宗法,開元二十二年(734 年)建午十日辛巳卒于洛陽之開元觀,年四十四歲。開元二十四年(736 年)太歲景子七月卯朔四日壬午啟舊笙遷葬于橋陵。又據(jù)《若雨修道鑄成仙–金仙公主墓志銘介紹》一文載,712 年金仙公主與妹妹玉真公主皆為道士,其父李旦下令在長安城輔興坊同建兩座道觀供兩位公主居住。當時正值災年,水旱相繼,兼以霜蝗,國庫空虛,民無所食,群臣多進諫反對,唐睿宗執(zhí)意不聽,拆民房,逼奪民居,用錢百余萬。觀成后以方士史崇玄為師,”護作萬人”,聲勢浩然,曾為此引起道教和佛教的一場爭斗,后政居洛陽。 公主既為道士出身,又為佛教寺院譯經(jīng)施田,體現(xiàn)了金仙公主以此舉促佛、道二教和睦相處的良苦用心,而唐玄宗所賜幽州云居寺石經(jīng)山之經(jīng)本,為唐代宮廷抄本,極大地豐富了石經(jīng)山刻經(jīng)內(nèi)容,為石經(jīng)山的刻經(jīng)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仙公主的善舉以至于對后人都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地處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的谷積山上有古剎靈鷲禪寺,在大殿后矗立著《大遼析津府良鄉(xiāng)縣張君于谷積山院讀藏經(jīng)記》碑一通,文曰:”昔金仙氏在于世也,闡揚大法,誘導群愚,以救拔為懷,以慈悲為念?!北拈_頭即贊頌金仙公主為佛教的傳承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金仙公主塔地址
北京市房山區(qū)大石窩鎮(zhèn)水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