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一體,心與園游,無分彼此。
天地山水與風月人心結合的造園藝術,折射出饒有味道的中國傳統(tǒng)人格魅力。
袁枚,清朝大才子。
25歲中進士,34歲辭官,歸去來兮,在南京的小倉山潛心造隨園。
起初,隨園還是個荒廢園子。他努力伐惡草,剪虬枝,因樹為屋,順柏成亭。為了讓園子美美的,他還把西湖的斷橋、蘇堤、南北峰等美景引入園中。
曹家姻親富察明義說:隨園就是《紅樓夢》的大觀園。
為官的袁枚沒能名垂青史,但退守隨園的袁枚卻活得如魚得水,最后還流芳百世。他自號隨園老人,每天“絕意仕進,聚書論文,文名籍甚,著作立身,四方從風,來者踵接?!?/p>
寫寫文章,聽聽小曲,修心養(yǎng)性,快意人生。
隨園日子里,嘴饞愛吃的他,寫出人見人愛的《隨園食單》。又能翻手寫文章,《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放到今天,老百姓還在傳讀。
揚州有個叫影園遺址公園的地方,前身是清初八大名園之一——影園。它的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園冶》作者計成,主人叫鄭元勛。
當年影園,是借景取勝的佳例。為什么叫影園呢?
這得益于大畫家董其昌的賜名。他發(fā)現(xiàn),園子巧妙借用柳樹的柳影、瘦西湖的水影、蜀崗的山影,借景造園(地蓋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間),大筆一揮,上書“影園”。
現(xiàn)在影園遺址,保存一個石碑,上面有鄭元勛《影園自記》手跡。原來,鄭畫家買園子,是為了孝養(yǎng)年事已高的母親,希望在園里讀書終老。
可惜,主人鄭元勛還是未能如愿。當年,清兵下揚州,有人勸元勛離開揚州避禍,他卻說:“揚州是東南的屏障,揚州丟了,東南就會失守。我雖不是守衛(wèi)官員,但世代受國家恩惠,我愿與揚州城共存亡?!庇谑窃诔侵薪M織義兵,晝夜防守。最后以身許國。
和主人結局一樣,影園也隨著清兵南下消失在歷史的鐵騎中。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李漁,清朝天才。
為人風流倜儻,離經(jīng)叛道,生活過得聲色犬馬,吹拉彈唱無所不精。
但一到造園,李漁立刻就換了副面孔。“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彼押喖s作為造園最高的美學標準。金陵南京,就有他著名的芥子園。
何為芥子?佛家說,芥子納須彌。不到三畝的芥子園,由于李漁的苦心經(jīng)營,達到了“壺中天地”的境界。
芥子園的日子,李漁活得最為暢快,他開辦唱戲班四處演出,又以芥子園書鋪的名義印賣圖書,一時洛陽紙貴,成為清朝出版業(yè)著名的品牌。
“生如芥子有須彌,心似微塵藏大千?!毙⌒〗孀訄@,藏的是李漁大學問。
張岱在《湖心亭看雪》寫道,“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在白色世界中,亭中的我是一點。這一點很小很小,但置身在茫茫世界中,誰能說它不是擁有整個世界呢?
亭子是世界。園子也是世界。中國古人,追求在有限空間里擁有無限的生命。他們把自己投身到園林,書卷,畫軸,風光,就是為了在莽莽宇宙、皚皚上國中,找到歷史長河的人生坐標。
與其說造園,不如說,造的是古人百年的明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