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藏是佛寺中一種可以回轉的佛經書架,又稱轉輪藏。將書架作成八角形書棚,中心立軸,上支于梁架,下承于地面,推之使書棚得以旋轉,俾能撿出所需經卷;佛教徒認為轉動此柜可獲得和念經同樣的功德。此種書架即稱輪藏,與民間的走馬燈相似。
輪藏之制,起自轉藏。所謂的“轉藏”,就是轉讀大藏經之意,這和“看藏”不同,“看藏”是指讀經時每天閱讀,自首徹尾一字不漏,而“轉藏”則只是讀經文中每卷之初、中、后數(shù)行而已。
庋藏佛教經書于八角經柜中,柜中心有軸,上支于梁架,下承于地面,推之可轉動。佛教徒認為轉動此柜可獲得和念經同樣的功德。經柜裝修華美,頂上常飾以天宮樓閣,并專建一殿,以容此經柜,稱為轉輪藏(zàng)殿。
據(jù)記載,佛教轉藏制度,始創(chuàng)于南朝梁代的雙林大士傳弘。在《神僧傳》卷四中記載:“初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龕,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礙。謂之輪藏?!瓘膭袷廊擞邪l(fā)于菩提心者,能推輪藏,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今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實始于此?!?/p>
隨著歲月流逝,輪藏也存在著流變,關于傅翕所創(chuàng)之輪藏,至少自北宋以后為道教所沿用,其中,竇圌山的飛天藏就是我國唯一現(xiàn)存的宋代道教轉輪藏,(它是在佛教轉輪藏的基礎上的發(fā)展)它是根據(jù)宋代李明仲《營造法式》的小木作轉輪經藏而建造的。
整個藏身中間立有一根直徑為0.5米的大圓柱,圓柱的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形如鐵鵝臺桶子的六角藏針上,上端則包在梁架之中。圓柱上再加以木枋,并裝上木板,便形成了八棱八方四層的巨型木塔。整個藏身高10.8米,直徑7.5米,即便是在幾百年后的今天,整個飛天藏仍可以由人推著轉動。
飛天藏的修復是相當困難的,因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借鑒,在修復前又不能將轉輪藏打開(擔心不能復原),只能邊維修邊研究邊設計。
除了飛天藏,還有四川平武報恩寺華嚴殿和北京智化寺藏殿的明代轉輪藏、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和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大藏經閣清代轉輪藏等,這些都是具有很高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我們應注意盤活文物資源,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