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40公里處積石山大寺溝西側(cè)懸崖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在黃河北岸大寺溝懸崖上開鑿,正式成立于西秦建宏元年(420年)。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隋、唐、宋、元、明各代西秦建都臨夏期間,國王御駕親臨石窟,揮毫題詞,真跡仍在巖壁上。
最早稱唐述窟為羌語鬼窟,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宋代被稱為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被稱為炳靈寺。
有183個洞龕,共有694件石雕,82件泥塑,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懸崖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和懸崖中間的許多中小型石窟為主。冰靈寺石窟位于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公里的小積石山中,是中國的佛教石窟。魏晉時期,炳靈寺叫唐述窟,唐代叫靈巖寺,宋代叫炳靈寺。
上寺、下寺、洞溝、佛爺臺等地有196個現(xiàn)存窟龕。冰靈寺現(xiàn)存早期的重要洞穴是169窟,是一個天然洞穴,西秦時期的雕像和壁畫。一佛二菩薩,造像有第6號龕,側(cè)墨書題有建宏元年3月24日造玄機,即公元420年,是中國石窟紀年題記最早的。題目下面畫了幾排供養(yǎng)人,包括當時高僧曇摩毗和道融的供養(yǎng)像。
2014年6月22日,冰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lián)合申請世界遺產(chǎn)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wǎng)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冰靈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時代不同,風格也不同。無論是西秦時期的兇猛壯麗,還是北魏的美麗雕像,無論是北周的玉石,隋唐時期的豐滿夸張,還是宋朝的現(xiàn)實主義,都采用了以形寫神的傳統(tǒng)技藝,注重寫神。它們是佛教觀念、信仰和情感的物化藝術形式。
它的造型和雕刻不僅籠罩著神奇的宗教氛圍,而且充滿了現(xiàn)實生活的興趣。雕像的主題是佛陀,莊嚴、莊嚴、詳細、可親,菩薩深情、優(yōu)雅;弟子幼稚、天真、深刻;國王勇敢、暴力、憤怒,都栩栩如生、細致。
炳靈寺壁畫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反映了十六國時期西北地區(qū)人民的社會風貌、音樂舞蹈和裝飾藝術。這是炳靈寺壁畫的重要價值。在169窟西秦建宏元年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與東晉畫家顧愷之《女史格言》中女性形象非常相似的女性支持者。
壁畫以生動的線條展現(xiàn)了女性形象,如云宮叉髻、毛巾絲帶和盛裝打扮。隋唐壁畫由于元明以來密宗畫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隋代壁畫主要由八窟南北壁供養(yǎng),姿態(tài)生動,表情各異。
元明壁畫有三窟西壁上層的佛教故事畫,南壁元代的八臂觀音,168窟南壁的明代八臂觀音,172窟木閣上的明代木版畫涅盤。這些以密宗為內(nèi)容的壁畫仍然繼承了唐宋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