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寺位于重慶長壽葛蘭鎮(zhèn)天臺寨。始建于建于宋末元初,據(jù)天臺寺碑記:“天臺山寨在元滅宋時,元軍攻寨不破而退。”明朝萬歷年間,有高僧指此山曰:“此佛之圣地也?!彪S后,當(dāng)?shù)卦?、修兩姓各?0石谷的田產(chǎn),在寨上修建一家廟。清乾隆年間,鄉(xiāng)人便在原廟基礎(chǔ)上擴建新廟,取名旮旯寺,清末改名天臺寺。民國十六年(1927年),天臺寺不幸起火,寺廟損毀嚴(yán)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大修,重塑佛像,建成天王殿、南馬殿、放生池、奈何橋、戲樓、城隍殿、十二殿、大雄寶殿、玉皇樓等殿宇,成為長壽規(guī)模較大的佛教寺廟。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對所有神象重新上色、描金等;民國三十年(1941年)修砌上寨石梯;1951年土改時天臺寺被拆除。
1995年,天臺寺經(jīng)長壽縣政府批準(zhǔn)重新恢復(fù)開放。在僧人釋廣智、居士廖素英、周智芳的主持下,募資重新修建。釋廣智和信眾親自上山伐木,扛木上寨,上房蓋瓦,奮斗四十天后建成藥師殿,開始接待香客。以后續(xù)建山門、觀音殿、牌坊等。
1998年9月24日,經(jīng)長壽縣政府民族宗教僑務(wù)辦公室同意,由僧人釋照方任天臺寺住持。照方師入住天臺寺后,建立了嚴(yán)格的管理制度。僅兩年時間就還清了以前欠債,還建起了念佛堂、招待所。從2000年開始籌資重建大雄寶殿。2003年3月29日,開工建設(shè)大雄寶殿,2004年12月30日竣工。新建的大雄寶殿長27.5米,高17.6米,房蓋為兩層抬梁式屋架,歇山式屋頂,所有房屋柱架均是鋼筋水泥澆鑄而成。屋脊塑有兩條長龍,正中塑有彌勒佛像,琉璃瓦蓋,雄偉壯觀。大殿游廊天棚和穿枋均繪彩龍,工藝精巧。大殿上層為藏經(jīng)樓。殿有價值二萬的紅木雕刻供桌,全鍍金面,正中藥師、釋迦、地藏玉佛均高2.6米,各重7000余斤。阿難、迦葉像高1.9米,十八羅漢高1.5米。全寺玉佛27座,均從緬甸請回。
2008年,請回供奉在念佛堂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西方三圣、文殊、普賢為玻璃鋼制造穿金。另對玻璃鋼穿金四面千手觀音,對原觀音殿重新裝飾。
長壽天臺寺地址
重慶市長壽區(qū)葛蘭鎮(zhèn)天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