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位于重慶銅梁白羊場鎮(zhèn)附近, 始建于明朝成化元年(公元1465 年),是重慶市保存得最好的古廟。 萬壽宮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 大小房屋共計72 間, 為典型的三進式四合院布局。 前殿靈官殿木結(jié)構(gòu)單檐懸山頂, 抬梁式梁架, 給進殿者一種空闊之感, 而靈官神像紅臉虬須、怒目圓睜, 其雄姿之英武大有氣壯山河之概。 前殿和中殿之間有一個庭院、兩個平臺。 庭院中有長勢茂盛的黃桷蘭和黃桷樹各一棵。 平臺上有花壇、小水池。 鮮花怒放、錦鱗游泳, 整個庭院安靜而又生機勃勃。 中殿三清殿三清神像神態(tài)安祥慈和, 色彩富麗又不失古樸, 讓人生出親近之心。 后殿玉皇殿玉皇大帝神像身著九章法服, 頭戴冕旒珠冠, 手捧玉笏, 端坐龍椅, 顯得甚是威嚴。
萬壽宮除了三大主殿, 元神殿、藥王殿、斗母殿、財神殿、地母殿、文昌殿、王母殿、西王母殿等多個側(cè)殿也都保存得較為完好。 此外,萬壽宮還有齋堂, 可供16桌人的齋飯。 兩邊的廂房可供遠道而來的信眾歇宿清修。 所有殿堂均采用古廟傳統(tǒng)建筑工藝。 室內(nèi)雕梁畫棟, 彩繪精涂, 整個風格古樸而典雅。 室外紅墻青瓦, 斗角飛檐,展示著古廟氣勢磅礴的雄姿。
萬壽宮建在一個高兩百多米的山坡上, 可謂山環(huán)水抱, 風景如畫。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 這個山坡后面還有八個雄偉奔騰的山坡。 九個坡合稱天馬坡, 又叫九節(jié)龍, 萬壽宮恰好在龍頭位置。 萬壽宮向前百余米, 翠竹依依,流水潺潺, 便是羊溪河與白羊河的交匯處(因此萬壽宮也曾命名為雙河觀)。 玉皇殿西側(cè)有一口不知有多少年歷史的古井, 初建廟時, 將井口砌成了六角形狀。 當?shù)赜腥朔Q之為六角井, 但更多人稱之為龍井, 他們認為那口井就是龍嘴, 所以才會長年清泉不斷, 即使在最干旱的夏季, 也有取之不盡的水供人飲用。 如今, 白羊鎮(zhèn)早已通了自來水, 但鎮(zhèn)上的居民仍習慣來龍井取水去點豆花。
萬壽宮民間故事
關于萬壽宮的獨特地勢,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民間故事。 相傳明朝成化元年, 貴州省習水縣一個名叫冉合維的風水先生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想死后能埋骨于風水寶地。 他憑著多年練就的“慧眼”, 隔著千山萬水就“看到”重慶銅梁西北方有一條“龍脈”, 但無法確定“龍穴”的具體位置, 便日夜兼程趕往銅梁。 他原計劃農(nóng)歷五月 初五找“龍穴”, 不料途中耽誤太久, 趕到銅梁時已是農(nóng)歷七月十三。 他順著六贏山山脈“攆地”, 找到了馬山這條“龍脈”。 他滿懷希望飛奔到龍頭時, 看到幾個工匠正在他夢寐以求的“龍穴”上打地基。 待得知人們在修廟時, 他為之氣結(jié), 當胸自擊三拳后便吐血倒地身亡。 人們憐他千里“攆地”卻客死異鄉(xiāng), 就將他安葬在萬壽宮的玉皇殿后面,那一座墳就叫做“氣死陰陽墳”。
除了“氣死了陰陽墳”, 萬壽宮還有兩個近年才出現(xiàn)的有趣故事。 據(jù)道長李德蘭講, 2003年的一天夜晚, 白羊鎮(zhèn)一個叫李少華的老人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他夢見自己站在萬壽宮前石階之下的竹林, 一個被埋在泥土里的神獸正使勁向上拱, 背和尾巴露出地面, 嘴巴卻在泥土里發(fā)出模糊的聲音:“救命……”醒來后, 這個夢還清楚地浮現(xiàn)李少華的腦海里。 第二天大清早,他到萬壽宮把夢告訴了李德蘭。 李德蘭和另一個信眾扛著鋤頭到竹林去找, 果然挖出一尊石頭雕刻的貔貅。 于是便讓八個大漢把貔貅抬上萬壽宮, “請”它作了守門神獸。
另一個故事與萬壽宮的兩尊望天獅子有關。 據(jù)李德蘭講, 2007年的一天夜晚, 白羊鎮(zhèn)一個叫朱華碧的老人夢見自己站在自家稻田的田坎上, 正欲回家, 卻感覺褲子被什么動物給咬住不放。 她嚇了一跳, 低頭一看, 竟然是兩只獅子。 第二天, 她把夢講給同村的人聽, 沒想到村里的另外兩個老人也做了相同的夢。 三個老人討論后一致認為, 應該是萬壽宮的兩尊望天獅子在向他們求救。 原來, 兩尊望天獅子在文革時期被敲掉了腦袋, 扔進了萬壽宮前面的荒地里。 三個老人認為望天獅子是求雨求好天氣的神獸, 不敢怠慢, 就相約來到萬壽宮, 與李德蘭一起去把它們“請”回原位。 如今, 這兩尊無頭的望天獅子就在玉皇殿前。
銅梁萬壽宮地址
重慶市銅梁區(qū)白羊鎮(zhèn)金羊街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