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位于重慶南岸區(qū)石溪路正街38號,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千佛寺歷經(jīng)三次更名,初名大乘寺(保存的花缸上刻有大乘寺三字),清咸豐年間更名興隆寺(法器鐵磬上刻有興隆寺,咸豐辛亥年住持本順造),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更名千佛寺(因大雄寶殿兩側(cè)供有高約 8 寸佛像 1000 尊,故名)。千佛寺歷經(jīng)多次變革,1987年底,塑料廠遷出,寶殿重光。1988年千佛寺正式對外開放。
千佛寺建筑面積五千余方,因地勢而建,在大雄寶殿旁徐步迂回木梯而上,就來到了千佛寺的建筑中心,遠處一望,嘉陵江與長江的兩江美景盡收眼底,莫不令人心曠神怡。寺院雄偉壯觀,設(shè)有山門殿、韋陀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萬佛殿、地藏殿、財神殿、藥師殿、五方文殊殿、鐘鼓樓及兩序僧寮。仰瞻法像之莊嚴,環(huán)顧殿閣之恢宏,默睹香煙之繚繞,欣觀千佛寺之瑰美,不覺有心靜慮息、飄然出塵之感。尤其是佇立紫竹林側(cè),注視歷代高尼圓寂后安寢之塔林,悠悠往事引人慨嘆,使人陡生思古幽情。
千佛寺也歷經(jīng)多次變革,1949 年前有尼眾 80 多人,可謂盛極一時。49 年后人數(shù)減少為 20多人,后寺院被占用,改建成一個街道工業(yè)加工廠“紅星塑料廠”,師父們失去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和棲身之地,只能被迫脫下僧衣,還俗參加勞動改造。6 人留在了這個塑料廠勞動,另有 10人參加了慈云寺的纖維廠的勞動。
因為經(jīng)過多次培修,又曾被改用為廠房,所以院內(nèi)古跡并不多,但歷史的停留總會讓我們有跡可尋。繞過大雄寶殿,在殿外的一個小院角里,有三塊圓柱形的石頭重疊擺放一邊。別看它們質(zhì)樸平實,這三塊石頭卻是明朝古物。?;鄯◣熡檬州p輕掃開上面的塵土,石頭面上居然露出了簡單的花紋。很久以前,寺里的大殿房屋都是用大木柱支撐的,而這些石頭就是木柱的柱礎(chǔ),這是明朝時期遺留下來的。在藥王殿外門邊有塊牌匾,這塊牌匾原本是寺院房屋梁上的一塊木頭,它隨著寺院經(jīng)歷了多少個年代已無法追溯,如今僧人們將它改為牌匾,刻字刷漆,讓它永遠保留在寺內(nèi)。在寺院樓廊上,大雄寶殿上方的紅色格子木窗甚是好看。這木窗從千佛寺在明代嘉靖年間修建時起便在了,算下來已有 400 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寺內(nèi)較為久遠的古跡。
重慶千佛寺地址
重慶市南岸區(qū)石溪路正街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