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仿古建筑設計對于結構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實踐的設計工作之中不僅需要加強結構的研究與分析,同時還應當從現實的角度著手,對設計項目之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和要點項目加以探析,以促進仿古建筑結構設計水準的增強。文章將針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展開論述,詳細的分析了仿古建筑結構設計重難點,同時對設計過程之中的實例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以真正意義上促進仿古建筑結構設計的水平,為新時期的項目建設項目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奠定基礎。
引言
在園林的規(guī)劃建設以及古城區(qū)的建設施工過程之中,仿古建筑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相關項目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設計類型,當前綜合了不同的設計手段和施工技術,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混凝土框架施工結構。故在設計方案的研究與分析制定過程之中,還需從工程建設本身的需求著手,對建筑的結構進行準確估量和計算,結合建筑特點,設計出不同形式的仿古建筑類型,以充分的滿足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需求,為城市的進步創(chuàng)建出良好的基礎。
1.仿古建筑結構設計特點分析
針對仿古建筑的結構設計特點加以分析,是促進設計工作實現新的轉變的關鍵點,故應當加以重視。我國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木的結構為主要設計原則,其平面的布局講究的是含蓄,注重多層次的分布和不同布局之間的靈活轉變,并且對于均衡性相當重視。所以,在仿古建筑設計之中應當對維護結構以及承重結構進行重點的設計,應當確保其有著明確的分工并且有著不同的體系結構。諸如在我國的古代建筑斗拱設計形式之中,就相當充分且全面的運用了不同的色彩裝飾和突出的結構設計要點,使得整個建筑的設計呈現出了一種較為莊重的造型,而在外觀方面,則顯得相當的華麗。這一點是我國古代建筑的一個核心理念。在當前的仿古建筑設計之中,多半的項目也采用了類似的設計形式,很好的繼承并且發(fā)揚了我國古代建筑的獨特結構樣式,在實踐的設計工作之中,還可以借鑒當前時代的全新的設計結構形式,使得其可以與傳統(tǒng)的設計理念相互融合,將構件以及模數等進行重新的定型,進而實現從整體至局部的不同設計形式,在造型以及細節(jié)部位的尺度方面也有著相當詳細的規(guī)定。
我國古代建筑設計之中常用的穿斗式設計形式、跌梁式的設計形式等,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和改良,而其中的不同設計原則,也被廣泛的運用在了實踐的設計工作之中,進而使得當前的仿古建筑呈現出了全新的色彩,整個設計項目的藝術效果和價值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2.仿古建筑結構設計要求及原則
在仿古建筑設計之中,明確相關設計原則和基本的設計理念,對于設計項目的穩(wěn)定開展有著相當重大的價值和意義,故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由于防震以及防腐蝕性等多方面的需求,當前階段的我國古代建筑設計之中已經普遍的采用混凝土設計結構的形式很好的替代了傳統(tǒng)的木結構設計樣式。而采用混凝土鋼筋的設計,進而仿古建筑的建設,可以使得外觀的藝術效果和內部的穩(wěn)定性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要想保證外部的油漆效果與木結構的相類似,還應當對仿古建筑設計之中的相關準則和規(guī)定進行嚴格的掌控,兼顧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和建筑自身抗震的設計需求。
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之中,應當嚴格的按照仿古建筑的基本模數結構和模型體系進行建設和施工,保證整個體系的完善性和科學性,在結構設計過程之中各個受力的構件規(guī)格應當進行嚴格的掌控,充分的滿足建筑自身的需求。各個構件的施工應當符合力學體系的傳力標準,針對外形和尺度的把控也應當完全的參照古代建筑之中梁柱的設計樣式進行執(zhí)行。此外,在仿古建筑設計之中還應當采用多種不同的結構體系,采用組合的形式以充分的滿足仿古建筑的屋面設計需求。由于仿古建筑的屋面設計有著較大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之中屋面的變化較為顯著,其對造型的要求較高,并且整個設計的難度較高,所以針對體系的設計應當按照舉架等設計的理念原則進行處理,這樣就可以使得整個屋面的設計呈現出一種緩慢上升的趨勢,并且體現出優(yōu)美的設計曲線,充分的滿足當前仿古建筑的設計標準和建設需求。
一般情況之下,仿古建筑結構設計之中相關構件起到裝飾的作用,其有著獨特的設計藝術效果,同樣需要加以重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其屬于我國古代建筑設計之中的一種特殊的設計形式,具有很好的傳導屋面荷載并且降低整個屋頂橫梁跨度的作用,故對應于整個仿古建筑結構設計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由于我國當前相關設計項目多半采用的混凝土鋼筋的結構形式,其建筑的設計一般是由主體框架進行承擔,所以斗拱已經逐步的退化成為了裝飾性的物品,而不再有相對應的承重效應。所以,在設計過程之中還需要對上述內容加以明確,以更好的實現建筑設計效果和水準的改進。
3.實例分析
針對仿古建筑之中的相關設計實例加以分析,是促進設計效果提升并且完善設計理念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應加以重視。在仿古建筑的結構設計過程之中,應當嚴格的遵循傳統(tǒng)布局模式和設計的結構樣式,并且很好的與現代的技術進行融合,以開創(chuàng)出仿古建筑的新局面,實現技術的不斷改進。在實踐的設計過程之中應當取長補短,需要在掌握設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對計算機結構計算結果進行合理的調整,對傳統(tǒng)的設計技術進行細致的改良和創(chuàng)新,采用混凝土的主體結構設計形式,吸納現代化的結構設計精髓,進而達到仿古建筑設計的施工效果。
位于南寧青秀山風景區(qū)的觀音禪寺擴建工程在原禪院的舊址上改建,擴建后更名為萬壽觀音寺,占地面積約15畝,是原有面積的三倍。寺院內有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閣、臥佛殿、法物流通處、素菜館等布置,整體仿唐宋建筑風格。
在大部分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和雀替是作為純裝飾構件,不考慮其受力,與主體結構分別澆筑成型。屋檐荷載通過斗拱上方的現澆混凝土桃尖梁、斗拱中間的現澆混凝土剪力墻傳給剪力墻下方的額枋斗和拱,雀替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通過主體結構澆筑時留設的預埋件與額枋和檐柱焊接連接。但是在本方案中,選用了裝飾性構件和受力構件結合的設計及施工方式。雀替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通過預埋件焊接連接。采用斗拱作為受力體系,既實現了對出檐的處理,也減少的撩檐檁的斷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處理上,設置了暗梁,與斗拱寬度一致,這樣不僅僅實現了長梁的出挑,也控制了受力均衡,加強了結構體系的穩(wěn)定性。所以,根據上述的分析,在實踐的設計項目之中應當對設計的細節(jié)部位加以重視,以增強設計的水準,促進效益的提升。
4.結束語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相關項目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設計類型,當前綜合了不同的設計手段和施工技術,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混凝土框架施工結構。綜上所述,根據對當前我國仿古建筑施工項目之中結構設計的基本需求和設計過程當中應當重點予以把控的部位進行深層次的論述,從實際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了仿古建筑的設計原則。同時,通過對實例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旨在明確設計的重難點,明確設計工作的核心理念,以更好的完善設計的缺陷部位,實現對現有工作的轉變改革,真正意義上增強了仿古建筑的設計水準,以全新的理念促進設計規(guī)劃工作邁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