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最吸引人的特點是庭院布局,用單一建筑包圍中庭,達到封閉內敞的空間效果,這也與古代封閉思想有關。
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生活空間是低層庭院的形式。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木框架體系的體積和跨度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大型家庭結構的需求,特別是貴族群體,逐漸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建筑空間的庭院布局形式和審美??梢哉f,建筑群的庭院空間是中國生活空間的本質。
庭院空間之所以具有豐富的研究意義,是因為它涉及到建筑乃至中國文化中最核心的虛擬現(xiàn)實關系的對比和互補性。正如我在《道德經》中曾經評論的那樣,《道德經》中的空間里有以下評論:我認為它是一種工具,但當它沒有時,它就是一種工具。鑿子是一個房間,當它沒有時,它就是一個房間。這是因為它被認為是有益的,但它被認為是有用的。
自從人類早期離開穴居生活模式,建筑發(fā)展以來,一直面臨著內外空間的辯證關系。如何讓建筑不僅僅是一個封閉的大盒子,讓它與外界有積極的聯(lián)系,是建筑師和居民不斷探索的難題。
庭院布局和中庭設計提供了一個想法。中庭是內部空間的核心,但它產生了外部空間的效果,并自然地將外部空間引入室內。同時,庭院布局的可變空間非常大,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所空間和自然環(huán)境進行組合、變換和疊加,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空間。
對于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趨勢,庭院布局對內外空間的過渡轉換和灰色空間的探索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這與許多日本當代建筑師安藤忠雄和庫馬強調的模棱兩可的空間和弱建筑理論一致,可以相互增益。
然而,在現(xiàn)代設計中,我們經常理解灰色空間和庭院布局過于僵化和簡化,不深入理解引入自然的方法和意義,而是在建筑中心放置大面積的中庭,無論實際空間是否有能力安排如此大的灰色空間,這可以說是庭院布局和灰色空間的曲解。
院落式布局是中國古建筑的平面布局的精髓和核心,通過圍合院落的手法巧妙的實現(xiàn)了內外空間的過渡與轉換,在不同的人文和地理環(huán)境下發(fā)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鄉(xiāng)土建筑形式、在住宅、宮殿、佛寺等多種功能性質的建筑形態(tài)中都得到應用。
對于現(xiàn)代空間布局具有參考意義,能夠適應當代人口和土地利用,深化水平和垂直庭院的發(fā)展,也有利于解決接近自然、與鄰里溝通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和深化空間。
庭院布局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特色和等級禮儀體系的體現(xiàn),也對內外空間的過渡融合產生了重要影響,對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古建筑的存在使許多設計師能夠從中學習更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