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提倡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周圍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美術學習的范圍擴展至地方乃至更大的區(qū)域。慈城古建筑由于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給美術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平臺。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huán)境等)進行美術教學?!?a target="_self">古建筑由于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給美術學習提供了一個十分良好的教學平臺。
慈城是江南極少數(shù)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存了完整的傳統(tǒng)生活結構方式,保留下來的傳統(tǒng)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構筑物。遴選出來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優(yōu)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孔廟布局完整,規(guī)模宏大,為浙東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反映了儒學在傳統(tǒng)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的影響。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馮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當?shù)孛窬拥拇碜?,其周圍仍保留了完整的傳統(tǒng)街區(qū),歷史環(huán)境未有大的改變,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和生活氣息。馮岳彩繪臺門是江南彩繪的重要實例,具有宋式彩畫的遺風。這些豐富的美術教育資源和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為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鑒于此, 筆者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依托慈城建筑,尋找古老的痕跡
我們學校所在的慈城是全國文化歷史古鎮(zhèn),在一條條小河旁在一棵棵大樹下,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筑遺址。因此,我便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開展了師生尋找慈城古建筑之美的活動。
我先和孩子們制定活動計劃。尋找慈城古建筑之美,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孩子積極性非常高,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后確定為:1.實地尋找古建筑遺址。2.尋找與古建筑有關的文字介紹。3.尋找與古建筑有關的故事。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選擇一個內容開展活動。
為了讓自己小組的手頭資料豐富些,孩子們積極尋找,放學后、雙休日休帶著相機、畫板實地進行觀察、拍照、寫生。查找書籍資料、上網查找、請教身邊的親人、朋友。通過活動,孩子們不禁感嘆慈城古建筑的深厚與悠遠。學生了解到慈城的古建筑面積達55萬平方米,以明清建筑為主。慈城的孔廟在全國來說都是保存比較完整的。桂花廳、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瓦片墻等等都各有特色。布政房、符卿第、馮宅、俞宅都是明代達官顯貴的住宅。真可謂是古建筑中的大觀園(圖1)。
二、探究慈城建筑,走近課堂教學
1、“綜合? 探究”課的嘗試
我們學校的對面就是孔廟,孩子每天抬頭就可以看到孔廟的外景??讖R的前身也是我們學校的舊址。因此,嘗試以“孔廟”為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孔廟,了解孔廟的深厚底蘊。
我設計這課為綜合?探索領域,第1課時以欣賞?評述為主,帶領學生觀察孔廟、了解孔廟特點,深入探究孔廟的文化內涵。第2課時以美術的方法來表現(xiàn)孔廟。課前我先布置了一個小作業(yè),讓學生再一次走進孔廟,寫生、拍照、詢問等等方法觀察孔廟。并用照片或者文字的形式進行反饋。
課堂上利用自己拍攝的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帶領學生再一次參觀孔廟,引起他們的共鳴。并分小組形式來探究孔廟的文化歷史、建筑布局、碑文雕刻等等。最后讓學生用美術小報、線描寫生等形式來變現(xiàn)。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了孔廟的美,感受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圖2)。
2、造型?表現(xiàn)課的探究
慈城地區(qū)現(xiàn)存的藝術珍品范圍廣泛、品類眾多,數(shù)量龐大。有牌坊、石雕、石窗、磚雕和木雕、碑刻和匾額等等。設計了《牌坊的故事》、《雕花門窗》、《精美的石雕、木雕藝術》等課。例在《精美的石雕、木雕》一課時,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有的資源,帶領學生用拓印的方法實地把這些精美的石雕、木雕給復制下來,回到課堂,觀察、討論、研究等方法來探究石雕、木雕的美。最后用版畫的形式再次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把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平時再用同樣的方法去找尋慈城角落中的美麗石雕。在類似的課中,也運用了寫生、泥塑等方法來表現(xiàn)這些珍貴的藝術珍品,讓學生感受這些藝術珍品的魅力(圖3)。
3、設計?引用課的運用
屋頂是古建筑中最有特色之處,因此設計了《有趣的屋頂》一課,讓學生觀察屋頂上瓦片的排列,觀察屋頂上的馬頭墻、飛檐。了解御馬第、甲第世家、孔廟等建筑的屋頂造型等等,用不同形式來表現(xiàn),再設計用紙雕的方式對屋頂進行再表現(xiàn),借此運用到設計中。
觀察老房子的整體造型和寧波新房子的造型特征,兩者進行比較,對比感受時代的進步,感受不同建筑的魅力。并運用設計的理念對未來的慈城進行規(guī)劃、設計,為作為自己試為慈城的小主人公而感到自豪。
4、欣賞?評述領域的嘗試
牌坊中精美的雕刻、絕妙的書法、嚴整的布局、神奇的構建無不讓我們驚嘆。慈城城內完整的牌坊就有8處。特別是民主路向宅那里的兩座石牌坊,德星橋邊的世恩坊,上面高浮雕、透雕手法的精美圖像,是石牌坊中的精品。完節(jié)坊中的馮岳彩繪臺門是明代木質臺門的代表。利用這些素材設計了一堂《牌坊的故事》一課,以欣賞牌坊的造型、觀察精美的石雕圖像,探究牌坊的身后故事,整體來感受牌坊的“美”(圖4)。
三、表現(xiàn)慈城建筑,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興趣小組是課堂的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可塑性。因此,除了在四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上進行古建筑教學以外,還在興趣小組中進行教學,讓作品更有特色。
因為興趣小組人員少、靈活性強,所以我安排了多種形式,例如組織學生去實地進行古建筑寫生,進行寫生教學。安排了《深深的小巷》一課,實地指導學生。在端午節(jié)期間,去慈城的老城隍廟觀察各種年畫的作品,來進行年畫教學。聆聽老藝人手工的介紹,感受傳統(tǒng)工藝的特色。 帶著學生用磨印的方法尋找精美的石窗、石雕作品通過這些靈活性的活動,和學生一起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從中還感受到了慈城古建筑文化的魅力。回到學校后進行了整理,運用蠟刻畫、砂紙畫、粉印板畫等技法對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使作品更完整。并把這些作品(圖5)在校園櫥窗里進行了展覽,不僅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還讓其他學生也從中感 受到身邊古建筑的美,感受到古建筑的文化內涵。
了解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學習和研究古建筑的美,是歷史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只要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學會觀察身邊的美,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相信在這種學習古建筑文化的氛圍中,定能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定能喜歡上傳統(tǒng)文化魅,從而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