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精神,落實我國“文化遺產日”各項活動,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同時紀念梁思成先生誕辰105周年及中國營造學社在川學術活動,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舉辦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這次活動在文化尋蹤過程中謀求創(chuàng)新,為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創(chuàng)了一個良好開端。
此次活動以李莊為起點,從3月29日至4月1日,各位專家和各位領導先后在四川宜賓、夾江、峨眉山、樂山、新津、梓潼、綿陽、成都等地不畏艱辛,長途跋涉,先后考察了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旋螺殿、千佛巖摩崖造像、大廟飛來殿、樂山白崖山崖墓。新津觀音寺、七曲山大廟。李業(yè)闕、石牌坊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guī)缀趺刻焱砩暇才帕擞幸饬x的學術交流活動。最后在“中國文化遺產永久標志”地金沙遺址圓滿地結束了預定的行程。通過實地考察,進一步加強了我們文化遺產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加強文物保護的基礎工作,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這是一次滿載而歸的成功的文化之旅,也是文物界和建筑界首次共同研討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更彰顯了老、中、青三代共同保護并傳承華夏文明、使我國先進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的決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的事業(yè)將后繼有人。在這里.我要再次對羅哲文先生、謝辰生先生、樓慶西先生、馬國馨院士等前輩的模范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為了搞好這次“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除了主辦單位中國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之外,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綿陽市。樂山市、宜賓市人民政府與李莊的相關單位及父老鄉(xiāng)親.對這次活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在此,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對為這次活動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
“重走粱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猶如萬里長征,只是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僅任重道遠,而且困難重重,為了實現(xiàn)我國由文化遺產大國到文化遺產保護強國的奮斗目標,我們尚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在這次考察活動中,專家們對四川省乃至全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國家文物局將認真研究,在今后的文物保護管理中汲取和落實。
特別需要向大家報告的是,國務院十分重視和關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就在3月29日,我們“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到達李莊的當天上午,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我們報請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文物行政部門報請國務院批準公布數(shù)量最多的一批,比前一批增加了一倍,幾乎等于建國以來國務院公布的一至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shù)量的總和。但是我們的匯報得到了與會全體國務院領導和國務院各相關部門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1081個單位和可以并入前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06個單位.共計1187個單位,其中就包括了編號為1047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順利通過,使我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總數(shù)達到了2352個,這對我們此次有特殊意義的學術考察活動和今后的工作無疑又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爸袊鵂I造學社舊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將使這一重要文化遺產得到更加精心的保護,告慰染思成先生等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的中國營造學社的各位民族英才。
梁思成先生于他的同事們在李莊留下的屬于一個時代的中國建筑文化和精神,將永遠昭示和激勵我們?yōu)榧訌娢幕z產保護而努力奮斗。我們要格外珍惜這次活動所給予我們的新的信心和力量,牢記宗旨與使命,在各位專家、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和全國文物系統(tǒng)的同志們一起將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此文為單霽翔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閉幕式上的講話(節(jié)選)
羅哲文(著名古建筑專家):我非常高興。作為當年粱思成先生的一名小徒弟.我更高興,60多年后再次來到李莊,經歷了營造學社在李莊時期的工作和生活.并使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讓我受益終生的知識。讓我重溫當年梁思成先生及營造學社的各位前輩為傳承優(yōu)秀的建筑文化而努力奮斗的精神。我非常感謝建筑界和文物界組織了這次活動,特別是國家文物局將這次活動列入到“文化遺產日”活動中,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粱思成先生是我的恩師.他也是建筑遺產保護的先行者,在人們開始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年前。他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努力,并且身體力行。梁思成先生的功績在建筑界、文物界是有目共睹的。
在這里,我還要代表王世襄、鄭孝燮二位先生說幾句話。王世襄先生當年曾經在李莊工作過,鄭孝燮先生也曾來過李莊,他們二位都因年齡高及身體不便這次沒能來李莊.但他們托我給大家?guī)б痪湓?,就是要感謝李莊人民當年的培養(yǎng),感謝李莊人民對建筑遺產的保護。
我作為宜賓人,要感謝李莊的父老鄉(xiāng)親對我、對營造學社給予的方方面的照顧、關心和培養(yǎng),要感謝四川省、宜賓市各級領導的愛護。我曾寫過幾句話:宜賓人愛宜賓,山山水水故鄉(xiāng)情,蜀中游子燕都客,時刻不忘宜賓人。
我時時刻刻懷念著我的家鄉(xiāng),我愿在有生之年,為搞好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為建筑遺產的保護貢獻出我的微薄之力。
此文為羅哲文在“重走染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李莊啟動儀式大會上的講話(節(jié)選(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今天,來自國內建筑界、文保界的著名專家和相關的各級領導與李莊鎮(zhèn)村民聚集在著名的古建筑慧光寺前。隆重召開“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李莊啟動儀式大會,它是國務院確定的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部門系列宣傳的第一次活動,這是建筑界與文保界專家學術交流與合作的一次創(chuàng)舉,也是“文化遺產日”在社會公眾中推行的一個良好開端。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的主旨在于:重視建筑歷史與文化遺產的研究,探索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途徑。
2006年2月8日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本次活動不僅旨在從建筑學層面紀念粱思成先生誕辰105周年。紀念中國營造學社停止工作60周年,更為了傳承梁思成先生及中國營造學社所開創(chuàng)的嚴謹?shù)慕ㄖ幕芯恐L,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健康發(fā)展重新奠定思想與理論基礎。為此,按照梁思成全集所提供的路線,采用李莊為起點,沿著當年梁思成西南(四川)考察的部分路線,感受當年梁思成一行對中國建筑文化的探索之路,從學術價值及社會普及的雙重層面上喚起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
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在全國各地完成了許多設計作品,特別是在首都北京長期以來服務于城市建設與發(fā)展的需要,設計了大量的城市功能性建筑。近年來,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國際層面的競爭日趨頻繁,國外優(yōu)秀的設計公司搶灘國內設計市場的現(xiàn)實,給予我們很大的壓力。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我們深刻地意識到缺乏文化底蘊的競爭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可以說最后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
為此我們倍感中國建筑之泰斗梁思成先生治學精神的偉大,他早已為我們指明了中國建筑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方向,也因此更加激勵我們去探尋、研究和繼承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
北京建院以及所屬的《建筑創(chuàng)作》雜志社,在文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在國家文物局領導的關懷下,近期與四川省李莊人民政府編著了《圖說李莊》一書,并與中國文物研究所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共同發(fā)起組織了這次“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借此表達我們積極回應國家首個“文化遺產日”,為中國建筑界和文保界貢獻我們微薄之力。
此文為朱小地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李莊啟動儀式大會上的講話(節(jié)選)
馬國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今天,參加“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的專家一行,聚會在2001年金沙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的“中國文化遺產永久標志”前,面對著有近4000年歷史的古蜀王都城,我們更加感受到在國家“文化遺產日”前夕,實現(xiàn)“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為主題的學術考察活動的重要意義。現(xiàn)在我代表參加“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的專家們發(fā)言:
這次由中國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和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的“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考察活動不僅是國家首次宣傳“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中的第一次行動,也是幾十年來國內建筑界與文物界專家聯(lián)手合作的首次嘗試;它不僅是中國建筑發(fā)展史上富有價值的一次尋根活動,更是一次對建筑遺產體驗的過程。學習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它不僅體現(xiàn)在專家對“文化遺產日”加深認知的層面,更通過專家與媒體之間的一次次面對面對話,拉近了歷史與今天的距離,它不僅是一次學術和專業(yè)范圍內的研討,而且是進一步向公眾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引起全社會重視的持續(xù)過程。
3月29日在李莊鎮(zhèn)舉行的活動開幕儀式上,各界領導及羅哲文先生的發(fā)言中都提到這次學術考察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我們要用先輩學者的治學方法和嚴謹精神去品讀、評價中國營造學社在中國建筑學歷史發(fā)展中的貢獻。五天來,我們的足跡先后到達李莊、夾江、峨眉山市、樂山、新津、梓潼和成都等地的文物和遺址,行程一千多公里,雖然這只涉及梁思成先生當年在西南調查的31個縣、市及107項文物中極少的一部分,但仍能親身看到、聽到及感受到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在國難當頭之日為中國建筑文化的傳承所做出的非凡努力及產生的重大影響。由此不斷加深了對中國營造學社的認識,對梁思成先生文物保護的理論和思想的認識,從而處理好當前發(fā)展與保護的關系。尤其在城市化進程高速發(fā)展之時,國家又做出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決定,這更突出了國家對于保護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信心,創(chuàng)造先進文化的遠見。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感在國家“文化遺產日”實施之時,更需要對此不斷加深認識。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是一個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內容,而有形文化遺產是其重要物質載體。以梁思成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先行者、開拓者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杰出的榜樣,而在新世紀的今天,在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建新型國家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從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中吸取營養(yǎng),鼓舞斗志、凝聚精神,必須以百倍的重視、千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來保護好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
與此同時,我們更要重視發(fā)揚在中華文化寶庫中所蘊藏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維系了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強盛、學術的繁榮、經濟的發(fā)展。我們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就更加體會在梁先生身上所體現(xiàn)的這種精神。在當前國際競爭激烈的大環(huán)境中,充分利用中華文化的寶貴資源,發(fā)揚我們在文化上的優(yōu)勢,通過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發(fā)揚.使我們在文物保護、建筑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出現(xiàn)一個新的局面,同時也希望由此引起各相關部門的重視。
在進一步研討我們考察的寶貴文化遺產時,我們也深切感到對于文物界、建筑界、教育界、新聞界、文化界各方面都還有大量艱巨的工作要做,要抓緊時間進行宣傳。研究、甚至是搶救。專家們經熱烈討論后,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想法.并一致倡議:中國古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磚、木、瓦、石等八大作的寶貴經驗和資料,許多工藝瀕臨失傳,身懷絕技工匠的口訣和經驗亟待總結,這一整套完整的設計、用料、技術操作。施工過程應該作為無形的文化遺產給予充分重視,并通過對這部分遺產的保護,使之理論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使這些寶貴遺產得以傳承??傊?,這次活動雖然從形式上到今天已告一段落,但通過這次活動所提出的問題.需要研究的內容,需要總結的經驗都還要做大量長期的后續(xù)工作。
最后讓我們對支持這次活動的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各級領導,對精心安排組織這次活動的領導小組、協(xié)調小組及所有的具體工作人員,對于參與此次活動的各新聞媒體和協(xié)辦單位,表達深切的謝意。
此文為馬國馨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閉幕式上的講話(節(jié)選)
樓慶西(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作為梁先生的學生,我們經?;貞浧鹆合壬鷮ξ覀兊慕虒?。他教給我們知識,但最難忘的是他那種精神!我們印象最深的,對我們最起作用的,概括起來有三點;
第一,梁先生有著赤誠的愛國心。粱先生出身名門,從他求學到工作,一直生活在很優(yōu)裕的條件下。但是,由于長期下鄉(xiāng)調查,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使他感受到我們民族遭遇的災難,目睹了我們人民的苦難。他從來沒有鄙視我們的國家,從來沒有想離開她??箲?zhàn)初期逃難到昆明,林徽因先生病成那樣,他自己也有病,有多所美國的研究機構來邀請他前去,同時承諾為林先生治病。但梁先生拒絕了。他說,“我的祖國正處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這個選擇當然付出了代價。
后來梁先生曾跟他家人講:“我當然知道這個決定付出的代價。我不能不感謝徽因。她以偉大的自我犧牲來支持我。不我認為她不只是在支持我,這也是她的選擇。如果說我從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這些偉大的民族英雄那里繼承了愛國主義思想的話,那么林徽因除此以外,又更多地從拜倫、盧梭這些偉大的詩人、哲學家那里學習了反侵略、反壓迫的精神。后
來有朋友責備我,說我的選擇使徽因過早地去世了,我無言以答。但是,我們都沒有后悔!”
“文化大革命”期間,染先生受到殘酷的迫害,但是我們看到他當時的日記中仍然寫道:“x月x日,我們氫彈成功爆炸。x月x日,我們原子彈爆炸,為祖國高興和驕傲?!币恢钡?972年,彌留之際時他和家人講,臺灣回歸祖國我是看不到了,但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梁先生在臨別人世間的最后.引用了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表現(xiàn)了他一輩子赤誠的愛國心。
第二,梁先生具有十分嚴謹?shù)膶W風和精品意識。梁先生在學生時代,在做研究的時候,是很嚴謹?shù)?。莫宗江先生十幾歲就跟著梁先生學習。當時莫先生不止一次深情地回憶,梁先生當時把他所能拿到的日本和世界各國的古建筑圖讓莫先生觀摩,因為莫先生當時主要是負責畫圖。梁先生說:“這是世界水平。我們中國人畫我們中國的古建筑,就要達到這個水平!”就是在這種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莫先生發(fā)奮努力,在傳統(tǒng)建筑的繪圖方面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們清華建筑系的繪圖.至今還沒有能超過他的。
在教學上更是如此了。我們當他的助教,要畫示范圖。因為當時六年制,學生要畫西洋古典的柱式,用黑墨來渲染。西洋柱式比較好畫,因為都是石頭,一個顏色。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畫中國的柱式,上面有琉璃瓦,檐底下是彩畫,紅漆柱子,白石欄桿,青灰的磚地。要把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質感完全用黑白灰來表現(xiàn),這就要見功夫。我們畫示范圖其中一種是線條圖,當時既沒有電腦.也沒有針管筆,完全是用鴨嘴筆,鴨嘴筆是要靠手來調節(jié)的。很容易出頭,梁先生的要求是既不能碰不上。也不能出頭,出了頭就用刀子給刮了。他用放大鏡來檢查我們的畫圖,而且還要求我們憑眼力能夠鑒別一條線是否完全垂直或水平,誤差要不超過1mm。一遍又一遍。為什么這么嚴格?梁先生說:“很簡單,學法‘上’方能得其‘中’,我要求你們是給學生示范的,要培養(yǎng)高水平的學生,怎么能夠拿出次的東西呢?”所以他要求我們很嚴。資料室、圖書館也好,走廊也好,展覽的作品都要高水平的,他說,只有學生受過高水平作品的氛圍的熏陶,才能培養(yǎng)他的“眼高”,“眼高”但手不能低。
梁先生教育我們欣賞明代家具,不但要看,而且要手摸――它們的每個面都是曲線的,有時看不出來,手摸才摸得出來。梁先生家里有個漢代的陶豬,每次我們去他都帶著我們觀摩,分析它的造型。他喜歡簡捷的、自然的、樸素的美,不喜歡繁瑣。他書房大沙發(fā)上掛著他父親梁啟超先生送他的橫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梁先生一生對美的追求,也是他做人的標準。
第三是,梁先生對真理、對科學追求的執(zhí)著精神。
梁先生一生以從事古建筑研究與教學為主,建筑創(chuàng)作很少,但是從來沒有忘記對建筑創(chuàng)作的探討。在20世紀30年代一直到60年代,他認為建筑既然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就應該有自己的、地域的、民族的特征。因此他提出“社會主義內容,民族的形式”。就是他后來提出的“中而新”。在他的影響之下,確實北京當時出現(xiàn)了一批大屋頂?shù)姆孔莹D―友誼賓館。軍委大樓、地安門軍委宿舍大樓等等,后遭到批判,把梁先生作為罪魁禍首,這是不公平的。梁先生并沒有主張所有房子都蓋大屋頂。在燕京大學、協(xié)和醫(yī)院蓋成的時候,梁先生還批判這是“穿西服,戴瓜皮帽”。但是我們確實不能否認大屋頂是中國建筑的特點之一。即便說大屋頂,那也是學術之爭,怎么能用政治運動來批判呢?批判梁先生的前夕,正是林先生病逝期間,梁先生的壓力可想而知。
批判的問題沒解決,梁先生苦苦思考中國建筑到底該怎么樣,一直到“文革”,批判他是“修正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反對拆封建主義的北京城墻,就是封建主義!中央當時下了紅頭文件,把梁先生樹為全國的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為一體的反動學術權威,原來在清華范圍的批判一下子上升到全國。無數(shù)次的批斗,一直到梁先生生病病重住院,他都在不斷地做檢查。就在那個情況下,梁先生還在思考。當時拆西直門城樓,挖出元代的城門遺址,他還要讓林洙先生去給他拍照片回來。他家人說,都什么時候了,你還關心這個!梁先生說,說我反黨,我反什么黨了?保護古建筑有什么錯?我熱愛我的首都有什么錯?說我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教育路線。那么無產階級的教育路線是什么樣子?
我想任何一個科學家,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也不可能達到對客觀世界一次性的終結性的認識。它總要在不斷地實踐中求得真知,何況建筑又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可貴在于梁先生這種對于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不屈不撓,無畏無懼!
《梁思成全集》是梁先生留給我們的一份很珍貴的遺產,這里面包括了很多真知灼見。但是我們更要看到,透過他的學術.透過他追求學問的過程,他所給我們的一些精神!這就是熾熱的愛國主義,嚴謹?shù)膶W風,精品的意識.對真理追求的執(zhí)著的精神!這才是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上述文章是樓慶西教授所做演講報告文稿的節(jié)選,文章題目由本刊編輯部所加)
黃匯(北京金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2006年3月29日。懷著追憶和遵循老師文章指點直面歷史軌跡的目的參加《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出發(fā)的隊伍;4月1日,揣著羞愧和為繼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再拼搏的勇氣回來。《四川行》對我這名拙徒心靈的沖撞難以言喻。
曾在《梁思成全集》第三卷中讀到過的李莊的旋螺殿、張家祠、東岳廟、祖師殿、羊街。席子巷,夾江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峨眉山的大廟飛來殿;樂山的白崖山崖墓新津的觀音寺,梓潼的七曲山大廟、漢李業(yè)闕、無銘闕、石牌坊,成都的文殊院等逐一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一條又一條崎嶇的小路上。這些文化遺產以其自身的魅力迷住了我們。只有在身臨其境的這一刻才感悟到為什么祖國文化的沖擊力能在國難之中讓梁先生和營造學社的師輩們涌向大西南。為了傳承這條建筑文化的命脈,他們勇于以生命為代價,為后世進行勘察、測繪、記錄。整理、研究。奉獻了《營造學社匯刊》等文件及世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書就的《中國建筑史》和《圖象中國建筑史》(英文版)。這些巨著使我們得以認識祖國的建筑文化傳統(tǒng).并延續(xù)下去.永不失傳。
“四川行”所見歷史遺存中的建筑主體都和古代官式作法有一定的淵緣,但隨地方環(huán)境不同有許多變化和創(chuàng)造,構成有生命力的地方特色,特別是許多細部不拘泥于慣用的套路,處理得極為生動、鮮活。也許是這些民間的靈感熏陶所致,我們的這些老師們雖然專注于中國建筑史,但在創(chuàng)作中卻并不墨守成規(guī)。
“四川行”賦予我的不僅是對師輩所傳授的古建知識的感性認知和對粱先生的緬懷,而且更震撼心靈的是他們對祖國的情和對追求的勇氣和摯著。
在李莊月亮田的小院里,面對梁先生
臥室的破門板,忽然想起五十年前測量實習后回到學校就向粱先生炫耀在昌平不畏山洪的經歷和后來在武漢進行工長實習中不畏42°的高溫酷暑時,先生那一副不屑的神氣。因為受到了打擊不服氣,使我永遠記得他那句我當時不能理解的話。他說:“你們覺得自己挺棒是因為你們還沒有真吃過苦。工作條件的好壞并不能注定事情的成敗,在艱難的條件下能把事情做得真好才算你有本事。不怕苦能做事的人才會有苦有樂,也才能懂得什么叫苦中作樂?!碑敃r說得我迷迷惚惚很掃興的這番話此時此刻忽然又回到我的耳邊,我明白了,但心里好難過。
日軍的炸彈、衣食無著的生活,沒有什么威脅能阻止他們。在油燈下,建筑界的智者先師們在李莊成就著震動世界的學術活動。他們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代人中的強者。當今建筑師們正著力于改進廚房、衛(wèi)生間的現(xiàn)代化設施提高舒適度,但至今聞名于世的營造學社的同仁們在李莊共用的只是一處戶外廁所。我的老師――和藹的莫宗江先生在李莊那些年一直睡在簡陋的食堂里。他們生活的困難真是難以想象,連包肉包菜的紙也要用作信紙。工作條件更是今天的年輕學人難以理解和適應的。沒有經緯儀,測繪只能靠手執(zhí)尺子貼近去量.沒有梯子,為了準確測繪25m高的“旋螺殿”,羅哲文先生一再練習后靠攀一根繩子上大梁,靠攀一根竹竿上屋頂。他們不停地勘察、測繪、整理、研究、著書立說、自己編著、自己抄?。ぷ饕豢涛赐#敱M、嚴謹。即或在交通發(fā)達的今天也難以攀登的崖壁上的遺存也沒有漏過他們的眼、尺、筆。面對師輩們的歷程,實在羞愧。
常聽到一種說法:“別總提舊社會老人艱苦從業(yè)的事,那時國家窮,人也窮,為了混口飯吃,為了家人也活著,不拼命干不行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該活得自在些,不必太勞累?!卑殡S著經濟的發(fā)展提高生活舒適度,無可非議。然而對于自己,作為建筑師,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是“當舒適和工作需要有矛盾時,怎樣左右自己”。實際上,這個矛盾每天都站在我們的面前,只是許多人都不去正視它。走進月亮田小院,面對師輩的苦難生活和偉大成就時,這個巨大的問號就懸在眼前,無法回避。1940年開始,粱思成先生是耶魯大學特聘教授,當時美國其他的一些大學和博物館以及眾多朋友都一再邀請他去訪問講學,而他的回答是:“我的祖國正處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睂ξ覀冄矍暗哪莻€大問號,梁先生給出了最嚴格的答案。在充滿競爭的今天,建筑師面前的路并不平坦。在建設與破壞共生的環(huán)境中,我們更需要從師輩的奮斗歷程中理解發(fā)展和責任。我們該學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精神。
路是人走出來的,拙徒將頑強地步師輩之后塵繼續(xù)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