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木建筑結(jié)構(gòu)體系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斗拱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經(jīng)歷了時間的更迭,歲月的洗禮之后,木建筑結(jié)構(gòu)體系不斷地完善與發(fā)展,斗拱的功能和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自宋代李誡編纂《營造法式》一書,首次為官式斗拱的做法制定了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和等級制度,至清代清工部頒布《工程做法則例》,進一步規(guī)范了官式斗拱的做法,六百多年間,官式斗拱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體系。但在民間,不論如何改朝換代,建造業(yè)始終遵循的是匠人間師徒相傳的體系,再加上官式做法的影響力度會隨著范圍的擴大而減小,因此形成了帶有地域性特征的建造手法。
冀南地區(qū)的斗拱出現(xiàn)的時間較為久遠,可以追溯到北齊時期磁縣南響堂山石窟中的一斗三升曲面卷殺斗拱,之后斗拱在冀南地區(qū)不斷完善發(fā)展且被大量用于民居建筑之中,其中以門樓中的斗拱最具代表性。
冀南地區(qū)門樓
民居的整體建筑布局中,門樓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宅門被認為是代表主人地位與富貴的象征,因此門樓在設(shè)計與修建的過程中往往凝聚著整座建筑的特色與精華。冀南地區(qū)有一部分保存較好,建于清末民初的民居,這些民居格局多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其中門樓部分的建造形式豐富多彩,裝飾形式也各式各樣,有的帶有木結(jié)構(gòu)斗拱,還有的在門臉上用磚雕刻了斗拱的外型。為總結(jié)冀南民居門樓的特點,現(xiàn)將這些門樓整理對比,并分成4個不同的類型,逐一進行分析。
01、獨立型門樓
獨立型門樓與北京合院中常見的門樓最為相似,門樓大體由樓頂、樓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圖1)。
圖1獨立型門樓
所謂獨立型門樓,即門樓單獨成一座建筑,兩邊連接院墻,不與倒座或者廂房合建。這種獨立性門樓在冀南地區(qū)民居中規(guī)格較高,作為最外的一道宅門來修建,從這道門樓進入后,有的還要再穿過其他的門樓才能進入內(nèi)院。
獨立型門樓的屋頂基本都是坡屋頂形式,門樓本身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起支撐作用的柱子皆不外露,砌于外墻之中,額枋兩頭直接與磚墻相連,額枋下通常連接木雕雀替,雕刻內(nèi)容多花草或龍紋圖案,也有的不安雀替。因獨立型門樓的規(guī)格較高,所以一般都會用木斗拱作裝飾,斗拱安放于平板枋之上,與額枋相連接。
02、門臉齊平型門樓
這類門樓屬于一種合建型門樓,門臉齊平的意思即門樓的門臉最高處不超過合建建筑的屋頂。冀南地區(qū)民居中,門樓經(jīng)常與其他建筑合建,最常見的是與倒座建在一起,有時候也可以是廂房。
門臉齊平型門樓沒有獨立的屋頂,與合建建筑共同使用,建筑的屋頂如果是坡屋頂,門樓則可以與其共用前檐,門臉頂端直通檐口之下。此類門樓在裝飾上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同獨立型門樓一樣,在額枋上置平板枋安置斗拱,有的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無斗拱裝飾,外檐下用重檐枋支撐,也有的只有單個檐枋,原本斗拱的位置用青磚砌墻代替。
當合建建筑為平屋頂時,門樓無法與其共用外檐,這時門樓會在共建建筑外墻面上出挑外檐,用來保證門樓門臉的完整性。出挑屋檐的屋面上覆蓋瓦面,屋脊、屋角和走獸。屋檐下的裝飾部分與正常帶斗拱門樓相同,雀替、額枋、斗拱、墀頭一應(yīng)俱全(圖2)。
圖2門臉齊平型門樓
03、門臉凸出型門樓
門臉凸出型即門樓門臉的最高處凸出合建建筑的屋檐,整個門樓的門臉由磚砌而成,形成一個整體(圖3)。此類門樓同樣為合建型門樓,不論合建建筑的屋頂為平屋頂或者坡屋頂,門樓的門臉都無前檐,也無木斗拱裝飾。門樓門洞為拱券形式,磚雕看面,門洞上方留出位置用于雕刻磚匾,磚匾上方有時會以磚雕斗拱樣式作為裝飾,門樓的頂端用磚檐封頂,有的在磚檐上繼續(xù)磚砌出三角造型,讓門樓整體形態(tài)變得更加豐富。
圖3門臉凸出型門樓
04、炮樓型門樓
炮樓型門樓屬于冀南地區(qū)一種特有建筑形式,因清末時局動蕩,匪患猖獗,所以村落中多建炮樓用于自衛(wèi)。此類門樓同樣是合建型門樓,在原本門樓的位置上上加蓋一層,門樓整體呈現(xiàn)為矩形筒狀。門樓門臉的最高位置往往與倒座齊平,門臉可向外挑檐加斗拱類木構(gòu)件裝飾,也可以不挑檐不加斗拱,用磚雕來體現(xiàn)門樓的外輪廓與裝飾形象(圖4)。
圖4炮樓型門樓
門樓斗拱特征
清時期斗拱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演變之后,尺度減小且間距密集,逐漸失去了承力作用,演變成為建筑中的裝飾構(gòu)件。在冀南民居門樓建筑中,斗拱同樣有著這種裝飾大于功能的特點,但在斗拱的細節(jié)方面又與官式斗拱有著許多不同。
01、整體特點
在一座門樓的單面面寬中,一般會有三朵斗拱,處于中間的斗拱與兩邊的斗拱在昂、翹上有一定的區(qū)別;也有個別門樓的斗拱數(shù)較多,可以達到四朵。因清末民初建筑多開始使用磚石建造,磚墻將檐柱包裹其中不外露,處于兩端的斗拱其坐斗緊靠墻體,因此只能露出斗拱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則沒入墻體之中。相比于《工程做法則例》中的三十多種復(fù)雜的斗拱,冀南民居門樓斗拱的等級較低,常見的有一斗三升斗拱、單拱斗拱以及重拱斗拱三種。
清《工程做法則例》卷二十八中對斗口尺寸嚴格地分為了11個等級,“凡算斗科上升,斗,拱,翹等件長短,高厚尺寸,俱以平身科迎面安取平身科迎面安翹昂斗口寬尺寸為法核算。斗口有頭等材,二等材,從至十一等材之分,頭等斗口寬六寸,二等材斗口寬五寸五分,自三等材至十一等材各遞減五分,既得斗口尺寸?!雹僖虼丝筛鶕?jù)斗拱的尺寸來確定整個建筑的尺寸和等級,即斗口制。在清代建筑中,平身科斗口間的攢距固定為十一斗口。而民間建筑對于尺寸則沒那么嚴格的要求。在調(diào)查過的二十多處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各個門樓的攢間距離各不相等,尺寸多在十一斗口到十五斗口間浮動,體量較小的門樓斗口攢間距?。▓D5)。
圖5邯鄲太行軍區(qū)政治部舊址斗拱
體量較大的門樓斗口的攢間距就大(圖7)。甚至在同一個門樓中,攢間距也不是完全相等,斗拱與斗拱之間的距離大概有3~10cm的誤差。
02、斗
斗拱中,每個斗都由斗耳、斗腰、斗底三個部分構(gòu)成,官式建筑中,這三個部分的比例為4:2:4。坐斗為底部最大的斗,它的長和寬規(guī)定都為三斗口,但在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只有極少的坐斗遵從官式比例,有的坐斗甚至沒有斗腰,只有斗耳和斗底,斗耳和斗底的高度也并非完全相同,且長和寬也并非三斗口,有的斗拱斗口巨大,但坐斗長度較小,有的斗長大于三斗口。
坐斗的形狀,官式一般為方形,在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出現(xiàn)了類似于宋代的多瓣、訛角形等坐斗形式。在裝飾上,坐斗一般繪有油漆彩畫,顏色以藍、綠、青、白為主,色彩排列不遵從官式的排列規(guī)則。斗口彩畫一般沿著斗的外輪廓勾邊,勾邊內(nèi)填純色或繪彩畫。彩畫的內(nèi)容有龍、鳳、麒麟等獸紋,也有牡丹,蓮花,葡萄等花草果實,還有祥云等福瑞圖案。
除了坐斗外,位于其他部位斗的有十八斗,齊心斗、三才升、槽升子。清官式建筑中已經(jīng)不再使用齊心斗了,我們在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齊心斗。十八斗位于翹昂兩端,承托上層構(gòu)件,長寬高的尺寸比例為1.8:1.5:1,比例單位為斗口。三才升長寬高尺寸比例為1.3:1.5:1,槽升子為1.3:1.74:1,這三種斗的官式形狀都為正方形。在地方斗拱中,十八斗、三才升與槽升子的比例都較為混亂,不與官式建筑相同,且有的三才升、槽升子的形狀為菱形,斗上繪有彩畫,彩畫內(nèi)容與斗拱其他部位彩畫相呼應(yīng)。
03、拱
在拱的制作上,為了讓其顯示更加柔美,通常會將拱的下端做成緩和的曲線形式,我們稱這種做法為卷殺。清代官式建筑對拱的卷殺有“瓜三、萬四、廂五”的規(guī)定,即瓜栱的卷殺為三瓣,萬拱的卷殺為四瓣,廂拱的卷殺為五瓣。在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可以將拱的形式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拱與常規(guī)拱外型相似,拱身彎曲,但拱的卷殺不按照官式方法。拱的整體形狀較為細長,中間與斗相連的部分最厚,拱在斗與槽升子之間的部位有較大的弧度,有的在弧度之中雕刻裝飾圖案(圖5)。這種拱的下端有的為平滑的曲線,有的在卷殺部位刻成了海棠瓣等形式,多出現(xiàn)在一斗二升拱之中。
第二種拱的拱身不彎曲,整體形狀為長條形或者上大下小的梯形,拱身繪有彩畫或雕刻花草云紋(圖6~7)。
圖7邯鄲偏城武委會舊址斗拱
拱的兩端砍至成斜面狀,斜面上繪祥云圖案,端頭分成兩到三瓣的形式。因為拱身不彎曲,正心瓜拱與正心萬拱的拱身連在一起,因此往往在正心瓜栱的兩側(cè)刻出乘坐槽升子的位置,拱與斗形成一個整體。這種斗拱多出現(xiàn)在重拱斗拱之中。拱的兩端砍至成斜面狀,斜面上繪祥云圖案,端頭分成兩到三瓣的形式。因為拱身不彎曲,正心瓜拱與正心萬拱的拱身連在一起,因此往往在正心瓜栱的兩側(cè)刻出乘坐槽升子的位置,拱與斗形成一個整體。這種斗拱多出現(xiàn)在重拱斗拱之中。
第三種拱的拱身為異性拱,拱被雕刻成花卉、卷草、云紋等圖案。拱身的斗拱往往舍棄了除坐斗以外的斗,拱的圖案與坐斗互相呼應(yīng),具有整體觀賞性,異常華麗。這種拱會單獨出現(xiàn),也會與第一種拱相互搭配,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斗拱中。除了形狀,清代官式建筑在拱的尺寸上也有規(guī)定,拱之間的比例為,瓜栱:廂拱:萬拱=1:0.86:1.277。在測量了一些門樓斗拱拱身尺寸后發(fā)現(xiàn),民間斗拱的比例與官式比例有一定出入但相差不大。高等法院舊址中圖6瓜栱、廂拱與萬拱的比例為1:0.81:1.29。偏城武委會舊址中,瓜栱:廂拱:萬拱=1:0.92:1.21。
04、昂、翹
與建筑物表面垂直的拱稱之為“翹”,翹上疊翹或置昂,昂翹之間可以互相搭配,形成不同形式的斗拱。昂早期在斗拱中是起杠桿作用的斜置構(gòu)件,承擔(dān)出挑屋頂?shù)闹亓?,隨著建筑結(jié)構(gòu)的改變,至明清時期,昂已經(jīng)不再起結(jié)構(gòu)中的受力作用,演化成裝飾構(gòu)件。冀南民居門樓斗拱中,昂除了在昂嘴上變化外,在整體造型上也有更多的變化,昂身被雕刻成卷鼻象頭裝或龍頭(圖6)
圖6邯鄲索保高等法院舊址斗拱
且除了正方向的昂外還出現(xiàn)了45°角的斜昂(圖7)。同昂一樣,有的翹完全舍棄了本來形式,在造型上更加豐富,翹身多有雕刻,或整體雕成麻葉云、象鼻、琵琶狀,且同樣有45°角斜翹出現(xiàn),翹頭雕刻花卉。
05、耍頭
清官式建筑中,耍頭同樣是重要的裝飾構(gòu)件,常見的官式耍頭有足材螞蚱頭、麻葉云、三福云、菊花頭等雕刻方法,冀南地區(qū)民居門樓斗拱中,耍頭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常見的有龍頭、象頭、魚頭等(圖9)。太行區(qū)文聯(lián)舊址中(圖8),耍頭雕刻成龍頭形,伸出拱外與梁相連接,連接的部位雕刻云紋,與龍頭連為一體,栩栩如生。
圖8邯鄲太行區(qū)文聯(lián)舊址斗拱
圖9彈音村高等法院龍頭、象鼻斗拱
06、拱墊板
墊拱板又稱灶火門,是置于斗拱之間,防止飛鳥進入建筑內(nèi)部,對建筑起保護作用。官式建筑的拱墊板一般為上短邊下長邊的梯形狀,兩側(cè)的斜邊不做直線,而是隨著斗拱的形狀進行有規(guī)律的改變,一般是一段段向內(nèi)凹的弧形,整體呈波浪形。墊拱板上繪彩畫,常見的有坐龍墊拱板、靈芝墊拱板、西番蓮塾拱板、火焰三寶珠墊拱板、夔龍墊拱板、梵紋墊拱板等(圖10)。
圖10官式墊拱板
(10a夔龍墊拱板;10b火焰三寶墊拱板)
在對冀南地區(qū)民居斗拱的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門樓裝有墊拱板。例如高等法院舊址,其門樓中的拱墊板,在外型上與官式墊拱板有一定差別,此墊拱板整體呈葫蘆狀,頭部為尖狀,側(cè)邊四段弧形均向外凸出。墊拱板上繪有彩畫,最外圈沿輪廓繪卷曲的祥云圖樣,中間繪有人物,左右兩邊人物不同。
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生活習(xí)慣以及文化傳統(tǒng),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建筑風(fēng)格,民居的樣式就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冀南地區(qū)民居建筑中,門樓斗拱所獨有的特點間接地體現(xiàn)了斗拱建造時期的文化氛圍、社會形態(tài)、階級意識以及生活習(xí)慣等內(nèi)容,為了解冀南地區(qū)地域性特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因此這些遺留下來的建筑,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