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建筑以其獨特的內容和形式,滿足了以佛教為主的藏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藏族人相信佛教,大多數家庭都有孩子和尚。宗教信仰高于一切,寺廟當然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寺廟建筑是西藏人的宗教活動場所,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拉薩的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則的扎布侖布寺、江孜的白居寺都是西藏著名的寺廟。
西藏建筑,其寺廟建筑不僅規(guī)模大、數量多,而且集中了建筑技術和藝術的精髓,是西藏建筑的珍貴瑰寶。它的寺廟也被分配,被稱為格魯派,通常被稱為黃色教育。它的寺廟通常有幾個“倉庫”、由佛殿、靈塔殿、拉章、印經院、康參(喇嘛住宅)等組成的建筑群。
扎倉相當于學院。大寺廟里有三四個扎倉。每個扎倉都是一座獨立的建筑。扎倉建筑的走廊、經堂、佛堂在外觀上形成了從低到高的層疊形象,內部形成了從開朗到深邃的漸進空間序列。
“措欽”是大經堂,是寺廟里所有或大多數喇嘛集中念經和聚會的宮殿。一般來說,它的體積相對較大。沿外墻形成夾墻形式的轉經道,供信徒圍繞經堂轉經。有些寺廟不是單獨建造錯欽,而是利用某個倉庫的經堂作為措欽大廳。
“佛殿”是供奉佛像的獨立殿堂,平面略呈方形,一般高兩層,有的高達四五層。它增加了承載力,以支撐巨大的佛像。周圍是大門、同墻、毛毛輪廊等。
“靈塔殿”是供奉靈塔的專門殿堂。靈塔采用金銀制成,鑲嵌珍珠寶石,工藝精湛。歷代法臺和活佛骨灰都藏在塔里。
“拉章”是寺廟里最高的活佛大廈?;罘鸩卣Z叫“珠古”。它通過“靈通轉世”成為一個地區(qū)的宗教領袖。它也是領主,生活非常富裕。當然,大廈也很精致,包括特殊的經典大廳、辦公室、客廳、日常生活用房和各種輔助用房,形成自己的獨立庭院。
“康參”是寺廟里為數不多的普通僧侶之一的集體宿舍。他們大多來自貧困農民,生活非常艱苦。康參的建筑質量簡單,但數量占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據僧侶來自不同地區(qū),它們被分為許多大庭院,供應和管理寺廟。
“佛塔”也被稱為靈塔,也被稱為喇嘛塔,類型塔仿佛印度的邊坡,大塔作為宗教紀念品建在露天場地,常見的是幾個小塔組合,如八列像佛八功德,沿著主要道路兩側或一側連續(xù)排列作為寺廟建筑素描。
“展佛臺”是宗教節(jié)日懸掛幾十米長寬的巨型唐卡的地方,一般分別設置在寺廟的最高處,有的利用主廳正面的高臺或山坡上鑿出的陡峭巖石表面。
靈塔也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寺廟建筑。靈塔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從塔的性質來看,可以分為佛塔、殊勝塔、肉體靈塔和舍利骨灰塔。靈塔的建筑材料可分為泥塔、石塔、玉塔、銀塔、金塔等。從排列上分為字塔、群塔等。
靈塔,整個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風格為主,吸收唐清建筑的藝術特色和整個佛教靈塔的建筑形式,內部按佛教密宗建造。殿頂覆蓋著具有濃郁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頂,金光閃閃,雄偉壯麗。靈塔一般由花崗巖砌成,大部分為金包裹。靈塔四周鑲嵌寶石袋。塔頂鑲嵌金箔、鉆石、瑪瑙、松耳石、珊瑚、翡翠、琥珀等貼面,營造出一個輝煌壯麗的佛教世界。
靈塔是西藏寺廟建筑的紀念建筑,紀念佛陀,崇拜活佛靈骨。西藏人稱之為“覺丹”,起源于原始的“但優(yōu)雅”,即對土石堆的崇拜。未來,隨著佛教文化的交流,受尼泊爾“奇白”的影響,形成了一座熟悉的藏式塔。塔是用石頭砌成的,也是用金屬制成的。靈塔由塔、塔瓶、塔頂、傘蓋和寶頂組成。
目前保存完好的靈塔有江孜白居寺的萬佛塔,高5層,4面12角,塔心土筑,周圍有108間和76間壁龕,都有佛像和壁畫。據說佛像有10萬尊,所以被稱為“十萬佛塔”。塔面粉白色,門飾、檐口、斗拱、紅、黃、藍、綠原色彩繪。仰蓮過渡在方形塔體和圓錐形13層之間,塔頂傘蓋和寶頂鍍金,在藍天和陽光的襯托下令人眼花繚亂。
靈塔也是供奉寺院歷代主持活佛或法師尸骨的地方。幾座著名的寺廟都建有幾座靈塔。
十世班禪靈塔的建筑風格與五至九世班禪宗的建筑風格非常相似。除了傳統(tǒng)的藏傳佛教寺廟建設形式外,它還融合了大陸傳統(tǒng)宮殿建筑的一些特點。靈塔寺廟總建筑面積1933m2,寺廟高度33.17米,墻厚1米。其他雕刻飾品、藏畫、墻壁、門窗都采用傳統(tǒng)工藝,金頂、飛檐保留了唐清時期的建筑風格。
十世班禪靈塔是后藏歷史上第一座金靈塔。靈塔采用長頸、圓瓶肚、方底座的“歐久”形狀,美觀莊重,富貴華麗,成為眾多著名的活佛后塔埋葬模式。十世班禪靈塔,塔高11.52m。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時期的一位高僧早年參照印度佛塔風格設計了“歐久”形狀靈塔。靈塔全部用金包裹,塔瓶分為底、中、上三層。
縱觀藏傳佛教靈塔,每一座都是藏傳佛教經典藝術的傳承,都是一件無價的歷史文物。
除上述建筑外,大型寺廟還設有印經院和辯經場。前者是一個出版和印刷佛經的大型車間。后者作為僧侶們在戶外聚會和辯論佛經意義的場所,成排種植柏樹和榆樹,輔以紅白桃樹和山丁子,在大片陰涼處呈現五彩繽紛的色彩,相當于寺廟的花園。